芜湖民生网

 

主题:56857 | 回复:1491207

免费获取 4 份设计方案

四家正规装修公司,专业设计师为您免费服务

学生时代的共同回忆,先生一路走好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2400 | 回复: 2

言灵
发表于: 2017-12-15 18: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倒序浏览

先生此去乘风,愿您一路走好
说到“余光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人,但是如果小编要说这个人是乡愁的作者的话的那大家应该是知道的,那句你在这头和在那头真的是机会每一个人都知道。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余光中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媒体常定义我为‘乡愁’诗人,这自然不是一个坏的称号,但我的作品还是要比这个称号复杂一些”,4年前,85岁的余光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首小诗立了大功,但也好像一张巨大的名片,有时遮住了他本人的面孔。他说,乡愁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时间和文化上的,“我最近就在写一系列‘读《唐诗三百首》有感’的诗,过去也写过不少怀古诗。古典诗并未过时,你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完全是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余光中近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屡屡被问及他的乡愁。
1992年,余光中应邀来到北京,虽然不是小时候的故乡,但看到的京城胡同、故宫和梁启超故居,还是十分亲切。他真正回故乡是2000年,当时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感慨万千。
余老说:“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
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追求贯穿了余光中的一生。在台湾岛内,他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护卫者。2005年,陈水扁当局就提出过调降高中教材文言文比例,遭到台湾文学界、教育界强力反对,余光中是其中先锋。他曾说,如果将文言文抛弃不用,我们将会变成“没有记忆的民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言灵
发表于: 2017-12-15 18:25 | 只看该作者

中山大学外国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诗人余光中当天上午10时多病逝,享寿90岁;家属表示不愿被打扰,谢绝采访。联合新闻网14日称,今年10月23日在高雄西子湾会馆,中山大学为余光中庆祝九十大寿,是诗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当天他谈兴极佳。据悉,余光中11月27日到医院挂急诊,诊断为急性脑中风,14日因呼吸衰竭过世。
愿先生此去乘风,天堂没有疾病和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sh18
发表于: 2017-12-28 06:13 | 只看该作者

愿先生在天堂没有愁苦。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