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建设助力企业发展
镜湖区文联 盛书强/文 袁家陆/图
自2002年起,中国舞蹈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各种舞蹈组织与机构纷至沓来。除原隶属中国文联、国家体育总局名下的“国”字头两大协会(中国国标舞总会、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外,冠以“国家”、“中国”、“中华”、“亚洲”、“国际”、“世界”等字样的舞蹈社团组织纷纷问世。一时间,未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随着近几年国家民政部的及时整治、清理,一些不法的舞蹈组织销声匿迹,一些不良的“山寨”机构寿终正寝。而那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们多种多样舞蹈审美需求的舞蹈组织与机构,却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壮大。大家有目共睹,远东(YDC)就是独树一帜的团队,人气指数一路飚升,发展势头一年胜过一年,赛事之花开遍华夏东西南北中。不仅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到两个营业执照,而且还完善了品牌“YDC”商标的设计和注册。十六年来,从逐鹿中原到构建亚欧澳舞蹈长廊,从独霸亚锦赛事到问鼎世界舞坛,从开创"两岸一家亲"舞蹈文化交流到触角伸进联合国亚太地区发展与教育组织(PRⅠDE),从携手“国”字头两大协会(CBDF、CDSF)合作共享市场红利到“远东”专业院校、舞事(新闻发布会、第三方测评、中视好少年)、赛事活跃在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
这一件件,一桩桩,除了表明“远东”领袖人物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超强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人才战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可忽略,那就是“远东”彰显的礼仪文化。
改革开放初期,笔者在海口参加了全国500强国有大型企业外交学术研讨会,第一次接受和认知什么是礼仪文化,深刻意识到礼仪文化建设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占有一定的位置。礼仪关乎人格,关乎国格。无论在国门内外,我们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才能,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礼仪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修课。“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兴”。企业的兴衰离不开礼仪文化建设,协会或社团组织也不例外。
2018年的年末岁首时,在南京召开的YDC年会和跨年举办的“国际标准舞巨星公开赛暨首届YDC青少年国标舞锦标赛”圆满落幕,标志着“远东”在强化“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回报基层”理念的实践中,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树起了又一块里程碑。赛事结束当天,我特意拍了一张"远东"领袖人物张相国主席在宾馆大厅为中外宾客送行的照片。此时此刻,一种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试想问问干群中的每一位校长和老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远东”总部举办的每一场赛事或舞事活动中,除了欢迎、答谢酒会和走红地毯授牌外,在结束的当天宾馆大厅前,都有张相国主席的身影,他在为每一位到场的中外宾客送行。从我第一次参加培训并获得考官资质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远东”浓厚的接人待物、礼尚往来的礼仪文化印象深刻。十六年如一日,中国舞界又有谁能及?该企业的崛起和鼎盛成为当今世界舞坛一个传奇神话。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最早的三部礼书《周礼》、《仪礼》、《礼记》,详细记载了秦汉以前的礼仪。孟子云:尊敬之心,礼也。由“礼”派生出一系列词语,如礼宾、礼仪、礼节、礼貌……,礼宾是对礼仪、礼节、礼貌(通称三礼)的抽象与概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礼宾文化在我国也是由来己久。在中国历史上称皇帝为陛下,陛,是指宫殿的台阶。陛下,是先秦对帝王的尊称,秦以后对天子的专称。人臣奏事,必须由皇帝身边的王公大臣(即“在陛下”者)转呈,不敢直接惊扰皇上。称“陛下”,“由卑达尊之意”(汉蔡邕《独断》)以示对君王的尊敬。当然,皇后也可以称陛下,但对宫内的其他皇族,如太子、公主、国母、母舅等则称为殿下。到了唐朝期间,许多大臣的官暑往往称“阁”,如东阁、西阁、龙图阁等,所以对有官职爵位的尊称为阁下。再后来,布衣之间也以“阁下”相称。从前在古籍书函中常见,今多用于外交场合。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事互访中仍然对君主国家的国王、王后称之为陛下,王室成负称之为殿下,首相、内阁大臣以及非君主国家的总统、总理称之为阁下。此外,我们也把应本国政府邀请前来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统称为国宾;把来访的政府其他要员、专家、商人、友好人士泛称为贵宾;企业或社团组织举办合资办厂或顶级国际大赛所邀请来的各国人员泛指为外宾。国宾、贵宾、外宾这三个泛称性名词和陛下、殿下、阁下这三个对称性名词,都是社交场合和外事活动的礼貌用语,但前者涵盖了后者,适用对象和场合更为宽阔。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三国鼎立时期,一代枭雄曹孟德的诗句,也是一种热情的待客之道。随着我国舞蹈市场的日趋规范以及国际舞蹈艺术交流的不断增多,礼仪文明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在“远东”运行的十六年健康发展中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正如,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礼议文化建设助力企业长远发展成为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