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民生网

 

主题:58925 | 回复:1499317

免费获取 4 份设计方案

四家正规装修公司,专业设计师为您免费服务

7月20日,芜湖入伏!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662 | 回复: 0

似水年华
发表于: 2025-7-18 10:5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月20日,芜湖入伏!


今年的大暑节气与三伏天,与往年不太一样。


以往大暑节气靠着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以2024年为例,入伏日与大暑日整整相隔了一周,与中伏仅隔3天。而今年7月20日入伏的哨声刚响,7月22日大暑便踏风而至,仅有两日之隔,仿佛盛夏迫不及待地到来。


更特别的是,今年三伏天仅有30天,从初伏的7月20日到末伏的8月18日,像一场精简了的戏剧,打破了近十年“40天长伏”的惯例。


老人们掐着指头算:“庚日短了,伏天就短了。”可这短暂里藏着更浓烈的热,就像压缩了的阳光,把整个盛夏的力气都攒在了这30天里。


在芜湖近三十年的气象记录里,2001年的大暑曾飙到39.5℃,柏油路上能煎熟鸡蛋,傍晚的长江边挤满了摇着蒲扇的人,江水拍岸的声响里都混着热气;而1993年的大暑却透着凉爽,23℃的气温让穿长袖的人都不觉得突兀,倒像是初秋提前来了。


2024年的记忆还未褪色:7月15日,芜湖刚出梅就一头扎进了40天的“加长版”三伏,30个高温日里,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5日,39.7℃几乎要把空气烤出火星子。那时的街头,外卖小哥的冰袖湿了又干,便利店的冰镇绿豆汤成了最抢手的货,而傍晚的十里江湾公园,石阶上坐满了乘凉的人,听着虫鸣等月亮送来一丝清凉。


暑天的日子,藏在市井的烟火里。老芜湖的三伏天,是从一碗绿豆汤开始的。清晨的菜市场,阿婆们的菜篮子里躺着冬瓜、虾米。水塘里刚捞起的雪花藕,撒上白糖,冰镇一下,既是盛夏菜肴,又是解腻甜品。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主妇们深谙此理,百合绿豆南瓜汤在砂锅里咕嘟着,街边的冰赤豆酒酿,红豆软烂、酒酿甘甜,拌在一起,一勺下去,凉意从舌尖窜到心里。


民俗里藏着古人的智慧。懂得养生的人在三伏天里讲究“晒伏”,把衣柜里的棉衣、棉被搬到阳光下暴晒,据说能祛潮除虫,晒过的被子里,藏着整个夏天的阳光味。午后找个干净地,蒙上头脸,让三伏天的太阳晒一会背,皮肤腠理滚出来的汗珠带走了一年的寒气。


其实,三伏天的热,从来都不是为了煎熬人,而是教我们与时光温柔相处。就像老辈人说的:“伏者,隐也,宜伏不宜动。”这份“隐”里藏着生活的哲学。



这让我想起汪曾祺写过的:“夏天是吃瓜的季节,西瓜、香瓜、菜瓜,都极好。”暑热里的幸福感,往往藏在这些微小的事物里。或许是一口冰镇西瓜的甜,或许是雨后荷花的香,或许是深夜纳凉时,长辈讲起的那些关于夏天“过去的故事”。它们像一颗颗饱满的莲子,藏在盛夏的莲蓬里,剥开时,总有清甘的滋味。



就像今年这30天的短伏,看似仓促,却把盛夏的浓情都给得干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热烈时尽兴,沉静时从容,待末伏过去,秋风起时,再回头看这大暑天的热,定会觉得,那些淌过的汗、喝过的凉、听过的蝉鸣,都成了岁月里最鲜活的注脚。




▍资料来源:大江晚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