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太好了,盼了十几年了。”8月12日,李巷社区居民周某终于成功地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原来,在房屋被征用的过程中,因为跨市等多种原因,包括周某在内的108户居民的拆迁安置房的不动产权证一直无法办理。周某通过网上矛盾纠纷办理渠道反映问题,接访后,南瑞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多次开展带案下访活动,积极赴宣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会商。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了这群住户十几年的“心头病”得以解决。目前8户已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剩余居民的不动产权证办理正在稳步推进中。
近年来,弋江区南瑞街道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探索形成“一核两端三调”基层治理模式,即通过党建引领,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打造网格调解、部门联动、亲情疏导多元调解体系,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南瑞街道先后获得全市信访工作优秀单位、全市信访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建为核筑根基
商户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和家庭纠纷……面对基层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南瑞街道锦坤园社区以党员头雁项目为引领,组建25人基层矛盾调解队。通过“党建+专职调解员+网格调解员”模式,将收集到的群众问题分“蓝橙红”三级:红色(紧急危机)需多方联动,橙色(中等矛盾)由“网格员+专职+志愿队”协作,蓝色(长期低风险)靠定期回访干预。截至目前,已解决16起网格矛盾(蓝10起、橙5起、红1起),提升社区治理质效。
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南瑞街道以党组织引领做实做细治理最小单元,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联动架构,将组织链条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首办负责制、定期会商研判等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部门、办理时限,确保层层落实,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线上线下双联动
以服务群众、高效处置诉求为核心,南瑞街道建立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双网格”工作体系。一方面,高标准打造线下走访一站式服务中心,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承接面对面咨询、事项办理、矛盾反映等需求,打造“进门能办事、遇事有回应”的实体服务阵地;另一方面,优化升级网上矛盾纠纷办理渠道,打造矛盾纠纷群众诉求受理平台,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南瑞街道建立双向联动机制,打破线上、线下信息壁垒,对线下走访收集的民情、线上渠道反馈的诉求进行分类梳理、分级交办、跟踪督办,形成信息归集、分析研判、分流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保障各类民意信息高效整合精准处置,真正让群众诉求“有人接、有人办、有回音”。
截至目前,街道综治中心接待法律咨询157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36件,其中人民调解案件405件,调处成功率达100%;信访案件31件,已全部办结。
多元调解激活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人民调解则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抓手。为高效化解基层矛盾,南瑞街道从基层夯实、专业联动、源头疏导三方面发力,构建多元立体的解纷体系。
基层端打造“红立方单元长”模式,将楼栋单元作为治理最小单元,依托党建引领汇聚老党员、热心市民等力量,让他们扎根基层,成为小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强化矛盾化解基础。如瑞东园社区实现10个大网格228个单元“红色单元长”全覆盖,单元长积极参与网格化治理,协助网格员做好小区楼栋的收集员、宣传员、调解员。今年以来,单元长们问需探访228户,排查安全隐患15处,参与志愿服务36次,参与调解邻里纠纷12余件,帮助解决大事小情近20件,夯实网格治理“最后一米”。
专业端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司法、公安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攻坚重大疑难案件;引入法律援助,邀请法律顾问参与信访处置,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理性维权,推动信访法治化。
源头端注重亲情疏导,对诉求不合理者宣讲政策法规、疏导情绪,以“唠家常”式交流拉近距离,降低矛盾激化风险。同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定期回访提前预判,从源头筑牢矛盾防控防线。
|
|
人民陪审员,网络媒体人,爱心公益人,摄影家协会会员,新闻撰稿人,网评员,资深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