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春:西河边上的“摆渡人”
曾几何时,摆渡人摇着桨在江面上穿行,是青山绿水间一道别样的风景。如今,渡口、渡船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摆渡这份职业也随之逐渐消失。
但在西河镇上,还有这样的一个渡口,存在着这样一位“摆渡人”。
披星戴月
牛小春作为“摆渡人”的日常
凌晨五点,天空中还布满繁星。
牛小春早已烧上了热水,准备洗漱。半小时后,牛小春骑上他的电瓶车沿着河堤开到了渡口前。
停歇了一晚的红船,拢着江上的雾气,等待着它的掌舵人。船上红灯亮起,成为渡口边上的唯一光源,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牛小春每天上船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在清理完垃圾,拖完地之后,牛小春迎来了陪他渡江的第一批人。
他启动发动机,迎着日出,朝河对岸开去。
渡船开过,河面上泛起涟漪,唤醒了沉睡的西河。
河对岸,一群学生早已排着长队等着摆渡人的到来。
西河对岸的镇上没有学校,那里的孩子们每天都是渡船到西河上学。一群孩子在船上嬉笑着,这也是牛小春一天最开心的时刻。他能清楚地说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他喜欢逗他们笑,会在船头站着等待他们。
早上八点之后,送完学生和赶集的当地人,坐船的人渐渐变少,牛小春便趁此回家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吃过早餐之后,牛小春又匆忙赶回渡口,看看是否有乘客在船上等候。
对牛小春来说,一天最忙碌的时刻是学生们上下学的时候,其他时间会有些许散客乘船。没有乘客时,他就在河堤的椅子上坐着,晒晒太阳,打发闲暇时光。
平凡但不平庸
平淡无奇的工作但却是西河不可或缺的存在
牛小春今年51岁了,在这江上开船已经有十余年。早年的时候,他曾在青弋江上开客船,后来因为商船采沙过度,当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管制河道的条例,牛小春开的那艘客船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不再允许渡江了。
此后,他去到东莞打工,在东莞工作两年之后,牛小春因为家庭原因回到了家乡。回乡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江上,干起了他最初的那份工作。
他现在所开的这艘船是私人企业承包的,对游客免费开放已经三年了,在此之前的船票收费是每人两元。
牛小春在西河有两套房屋。一套在江边的河堤上,一套在古镇里。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芜湖工作,平日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家。
除了开船之外,在闲暇之余,牛小春养了一群鸡鸭,当作副业。下午五点,送完最后一批学生,牛小春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他在江上看日起日落,在狭小的驾驶舱里看人来人往。无论春夏秋冬,牛小春总是伴着星河出门,随着日落而归。
除了恶劣天气之外,牛小春没有其他的休息日,即使是新年团聚的日子,他依旧坚守者他的岗位,在江上渡船往来。
牛小春不知道自己还能在江上行驶多久,或许等两岸的桥修好了,人们有了渡江捷径,牛小春就可以回归农作,安心喂养他的小鸡仔了。
摆渡人
摆渡人,渡的是两岸的民,渡的是两岸的情,维系着两岸的联系,坚守着逐渐消失的传统。
西河的风情少不了牛小春,亦少不了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或许发达的现代文明让一些职业变得可有可无,但只要还被需要,“牛小春”们就能一直存在。
来源:今日芜湖客户端
|
|